2012年8月28日

摯愛無盡(A Single Man) - 回憶的盡頭




60年代的洛杉磯,英國教授喬治(柯林佛斯)因愛人吉姆(馬修古迪)的驟逝而悲傷, 身旁的人像是受到主角憂傷的氛圍的蠱惑,如禿鷹般(原諒我用這樣的說法)向喬治破碎的心靠近。喬治的紅粉知己查莉借此機會想試圖挽回年輕歲月裡兩人的感情、商店旁巧遇的美麗男子嘗試要接濟他破碎的情感、課堂上的年輕學生也感受到教授深藏的情緒。

都這些似乎都無法將他從悲傷的情緒中抽離,對於喬治來說,從得知吉姆的死訊的那一刻,身旁經過的人全都是逝者幽靈的呼喚,瞳孔的顏色、嘴角的彎度、肌肉的線條、回憶的片段、照片的顯像,牽動的都是舊日的情感。

相當程度也呼應了當時美國在戰爭陰影籠罩下的美好年代, 在車上的廣播、言談的話題、人們的神情中, 縱然電影當中每個角色、衣著、妝容、容貌、生活、畫面是那樣的優雅與平衡,但死亡的意象還是籠罩在生活中的角落這也是萬物所需要面對的,

「 死亡就是未來 」喬治(導演)說。

電影當中對於凝視有嚴重的執迷,方正的鏡頭隨著角色情感的升高而靠近,慢動作讓情緒凍結、放大,體現戀物極致的表現;同時也利用色調的變化來反應主角的情感,時而溫暖、時而冷峻。讓我驚奇的是,導演的凝視拍出了我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某個人吸引我的一個小動作、一個眼神、一個氣息都會在我腦中被無限擴張讓我深深迷戀。

以一個在服裝系沉溺了四年的學生,對於導演如此自溺的情感多少有所共鳴,電影中喬治與查莉對歐洲(英國)的懷念、過去情誼的緬懷、美好年代的嚮往,像極了我們設計服裝時總是嘗試重現歷史或物件所帶給我們的記憶般,我們像極了電影中的角色。

「我的未來就是活在過去」查莉(導演)說。

這部片可以與巴黎小情歌(Les Chansons d'Amour)(我愛這部片)相互對照,兩部片的主角在一開始都面對了伴侶身亡的意外,卻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來抵抗心中的悲傷,不過心情都是一樣。 路易․卡瑞 (Louis Garrel)在巴黎小情歌裡藉著不斷更換身旁的伴侶試著遺忘,在徬徨中女同事的弟弟意外的迷戀上他(我迷戀很久了),劇情與本片幾乎如出一轍,只不過本片的男學生由一開始對於教授崇拜、轉變為對他的關心、再到情感上的吸引層次較為分明,但Tom Ford 這個大美國人就拍不出法國佬的隨意浪漫,調性截然不同。

而我,當然還是愛法佬的。「我就知道你是個浪漫派」。男學生肯尼如是說

2012年8月22日

巴黎小情人(La Belle Personne )- 愛情的幻影與情人眼裡色彩斑斕的肥皂泡




從母親、愛情的限度;巴黎圓舞曲;巴黎小情歌到最新的巴黎小情人,可能是經過上一部類歌舞劇的洗禮導演對於畫面的掌握夜越來越流暢。克里斯多夫何內用路易卡銳這一位迷人的演員串起了對於愛情、死亡的看法。一如楚浮總是用尚皮耶李奧當做男主角般,在不同的電影觀眾也看到路易卡銳在鏡頭下的轉變。

場景搬到了充滿渾身上下都撒發著費若蒙的年輕男女校園,電影一開始課堂中同學彼此之間令人眼花撩亂的的眼神注視與交流彷彿就預告了錯綜複雜的男女(男男)關係,不只學生之間,就連老師、教職員之中的愛情似乎也暗潮洶湧。

純情的男學生奧圖與喜愛攝影的同學愛上了新來的轉學生,女主角茱妮一如愛情,如此的的神祕、難以捕捉,當他用相機拍下了女主角,底片曝光了愛情的瞬間,當奧圖試圖向茱妮要照片,她只說了"不見了",殊不知被愛戀她的男老師倪慕偷偷收著,然而留著倪慕也只是愛情瞬間的琦想,像照片美麗卻表面,當中寓意妙不可言。

而倪慕與茱妮在課堂的第一次相遇,導演用鏡頭對路易卡銳的凝視與逐漸逼近,嘗試捕捉下愛情發生的瞬間。接連之後課堂上倪慕利用職務之便(老師的身分)用同學們不甚了解的義大利文(彷彿只有他一個人聽的懂)反覆說著我愛你...我愛你的情詩,之後又要她用法語在念一次,想像你暗戀的對象在夢中對你訴說般,這是多麼意淫的場面。換到茱妮在校園一角對奧圖坦白自己愛上了別人的場景,奧圖躲在牆邊偷聽,一字一句彷彿對他的表白卻也是對奧圖的傷害。但茱妮對奧圖的愛情卻也是無庸置疑的,若及若離只是害怕傷害那顆易碎的心,對他獻身是一個對愛的承諾,只可惜奧圖無法了解,像茱妮自以為了解表哥的感情世界其實卻一無所知我們永遠不會了解另外一個人,我們總是自己以為。

克里斯多夫何內在電影中毫不避諱談及愛(情)與死亡,從巴黎小情歌中女主角意外身亡讓變得宛如行屍走肉的遊魂,在不同女子身上尋找死去女友的身影。或是到本片中,種種愛情造成的傷害,茱妮的表哥隱瞞同志身分,與女同學周旋當煙霧彈,同時跟兩個男同學搞曖昧,事情爆發後愛在嫉妒的男同學身上變成了恨,而被矇在鼓裡的女同學則變成了怨。花心的倪慕傷害了女老師與女同學,多年清心寡欲的餐廳女老闆一句:他們是很脆弱的,是否也道出自己曾被傷害的心?

在導演的前一部片飾演愛上路易卡瑞的男同志,成了這部片成了無法接受茱妮變心而自殺身亡的奧圖,雖然是不同電影,但前後都是一樣的演員,最後還是死在路易卡瑞的手中,相互對照好像可以窺見導演對演員的愛戀?死去的奧圖卻也沒能讓兩人在一起,兩人一起奔跑回家的一段路是最快樂的時光,然而回到家中,相愛的兩人枯坐在一張床上午法面對彼此的關係,茱妮知道自己無法承受以後可能會被倪慕拋棄的事實,之後悄悄離去。

巴黎小情歌中街道場景、利用歌曲訴說讀白等...對秋水伊人等法國電影的中許多場景的再現,在本片裡許多也回顧了法國新浪潮下的電影光彩。電影中主角們面對愛情的難解與憂愁讓我就像是莎崗筆下的人物,在激情與平淡的選擇間徘徊,茱妮離開了傷心地、倪慕懷抱著遺憾、奧圖為純真而死,有情人終不得眷屬。法國人用高傲的眼光嘲諷、聰明又冷血的看待感情,相較之下好萊塢的愛情喜劇跟童話故事沒有兩樣,因為公主與王子只能生活在不用思考而近乎愚笨的Wonderworld,而我們生活則生活在現實當中。

2012年8月10日

女朋友、男朋友(GF*BF) - 我們都該有兩個情人,一個上我的,一個我上的

紅粉知己也可以長存。(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1. 先承認,這個標題完全就是譁眾取寵,像蘋果日報的聳動標題、為了工作將靈魂賣給魔鬼老闆的共犯員工,或那些賣弄事業線博版面的女星。只可惜這就是成長的悲哀,為了現實搖尾擺頭,只能在午夜夢迴憶起年少裙擺搖搖的瀟灑身影,而觀看本片宛如又體驗一次了成長的辛酸與無奈。


嘴紅紅。(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張孝全的服裝真的到位,gay到一個不行。(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2. 其實我不喜歡這部片,過於紛亂,紛亂的失焦。跨越了三十年的時光,每段劇情單獨看來都像是優美的音樂錄影帶或令人回味的短片,但整體看來卻像斷線的珍珠缺乏精確的延續與連結,三位角色本來就糾結的情感又加入許多旁枝末節與甘草人物,雖不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但整部片落落長卻是不爭的事實。


寶貝,今天可不可以讓我偷拍一下?(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偷看要收費嗎?(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觀眾都很腐,我們只好親了。(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ㄟ,怎麼有個游泳選手穿洋裝?喔不,是桂綸鎂。(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3. 男男曖昧幾乎變成國片的不成文規定,似乎加入同志情感就會有一定的話題、票房,導演在渲染兄弟間那種差一步就要過火,卻永遠無法達成的情感,也沒有在手軟的。高明的是他沒有用言情渲染情慾的美好,反而伴隨成長,夾雜嫉妒與背叛變得濃厚而混濁。阿良無意窺見美寶與阿仁共赴巫山,心中的嫉妒夾雜褲檔間的慾火讓他跑去與秘密警察在黑壓壓的警車間打野食;已婚上司阿仁與底下職員美寶的偷情也只剩下對情感的報復與身體發洩的動物感傷;阿良對阿仁說不出口的愛與性卻在被別人幹到恍惚的腦海中成形。可能對導演來說,性的哀傷比起愉悅要來多的多。


哈哈哈,要不要加入我們三人阿?(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出自中時電子報

巴黎大宅院的性愛三人遊。(巴黎初體驗 "The Dreamers")

os:我在想我們會賣多少?(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別哭啦,我們還是賣最好。(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4. 愛情三人行的架構向來事故今中外導演最喜歡發揮的題材,在看電影前看到破報提到本片與巴黎初體驗 The Dreamers 的比較,而這也確實影響了我看電影的情緒。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的大導演柏納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隨筆一劃將巴黎、電影、革命與成長等議題收編其中,誘人而不淫、吊書袋又不古版,全然是大師揮灑的神采。硬要比較我只覺得對本片很不公平,幾段台詞與配樂也只讓本片更顯得矯揉做作;但若是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相比,本片的深度與劇情甚至於角色的情緒複雜度卻又勝出太多。


還好我藏在棒球雜誌下的成績單沒有被發現。(鳳小岳 電影"九降風")

ㄟ!夜衝阿!(鳳小岳 電影 "艋舺")

力氣放在...?(鳳小岳 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看三小?沒看過鬼剃頭嗎?(鳳小岳 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5. 經過了九降風、艋舺到本片,鳳小岳似乎沒有太大的突破,這三部片中所的角色個性似乎都有點相似。在團體中總是如此狂放、那樣不羈,但最後卻成為脆弱無力的犧牲品,本片跨越三十年的經歷理應讓這個角色有最大的展現空間。年少時期那份狂妄、自由自在的王心仁,鳳小岳駕輕就熟沒有問題,不過背離夢想的成年之路他卻演的平淡無味,而張孝全搶眼的表現更是讓其他兩位主角都黯然失色。


我以後的志願是當個美髮師。(桂綸鎂 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我最喜歡找同學來讓我練習剃頭。(桂綸鎂 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更喜歡以不同假髮裝扮現身。(桂綸鎂 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嘻嘻,又用line連絡到新的剪髮客人了。(桂綸鎂圖片出自LINE

下次找我剪頭髮也半價喔!(桂綸鎂圖片出自7-11


6. 桂綸鎂也不知道是不是接演了太多廣告,舉手投足間都散發濃厚的 city cafe 咖啡味,一顰一笑都讓人想要按靜音 line 一下,卻又不能說她演的不好,只是一切表現都如此駕輕就熟、如此到位,到位到你不會有任何感受。關於電影的宣傳文字說到: 曾以為青春是防腐劑,讓我們金剛不壞…,…後來才發現,什麼都會過去,
青春只是暫時忘卻痛苦,隱藏傷痕的麻醉藥。用在當年在藍色大門中展現清新氣質的桂綸鎂身上,似乎是再符合不過了(那頂假到不行的妹妹頭假髮更是讓人感到心酸)。


池畔男色。(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圖片出自GQ

快說!誰的屌比我手上的尺長?(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國片中大家最愛的露屁股橋段又來了喔。(張孝全在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露屁股)

不要再跟我對眼了,我不是gay。(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7. 我以前從沒看過張孝全演戲,對於他同志偶像的稱號也相當不以為然。但在本片,他確實像是林青霞口中說的鑽石般讓人驚豔,阿良這個角色內斂的就像醞釀炙熱情感的火山, 對美寶情感的防備又帶競爭的情感、對阿仁的愛慕,只能在一個眼神、一個皺眉中表露,成長的無奈到最後的穩重層次分明,台北電影獎最佳男演員拿的實至名歸。


阿良:抱再緊我也不會有反應的,放手吧。(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美寶:我都濕成這樣了,你還不心動?(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阿良:其實我一直有扮裝的癖好。(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8. 那自由與民主呢? 就像是電影中的三位角色們,你愛我、我愛她、她愛他,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結了一生,對照在年少時期剃頭叛亂、搞學運求民主、要自由,到了最後卻成了自己情感作繭自縛下的犧牲品。桂綸鎂母親對於自由的嚮往,讓他拋夫棄子,當電子花車女郎,留下一輩子追尋愛與被愛的美寶。 而以同志婚禮派對作為三人糾葛的對比,同志世界中你上過我、我上過他、他又去上他,雖然大家都是婊兄婊弟,有了派對還是開開心心的聚在一起,就真的是自由嗎?


Juliette Binoche 電影 "藍色情挑" Three Colors: Blue

9. 對自由的辯論也就讓我想到奇士勞斯基紅白藍中的闡述自由的藍色情挑,女主角在車禍喪失丈夫與女兒,傷心欲絕的她決定拋下一切,獨自生活,杜絕任何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但卻發現生活本身就是不斷的與其他人的連結、牽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兩者皆可拋。 在民主台灣的旗幟下我們看似自由,卻又不可得,除非你杜絕一切情感。


今天又要抗議什麼?(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兩兔池裡游,安能辨我是雄雌?(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傳說中的男gay女t組合?(電影 "女朋友、男朋友")

10. 不過導演還是樂觀的,就在成年人逐漸社會化之後還有下一代聚續醞釀著革命,可能是我太過悲觀,總覺得本片是還是悲傷的,連美寶在機場跳舞逗樂阿仁都那麼的無奈。現實如電影一樣,最後美寶與阿良也只能在被夏日遺忘的泳池中狂舞,在水花濺起的幻影中緬懷那段兩人在游泳練習後的藏寶處偷吃孔雀餅乾的小秘密、手中搓揉的夏夜香氣、一同在廟口擺攤賣違禁刊物賺零用錢,那段閃耀的過往時光。